引言:2015年,阿里巴巴与国家工商总局的“大战”让电商打假成为了持久不衰的热门话题。而随着网络购物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主要消费方式,不和谐的知识产权侵权、劣质商品、不诚信服务等问题,为电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隐患。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进程中,电商平台曾以粗犷的发展方式实现了市场卡位。然而,当网络消费渐入主流,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日益成熟,畅通的网购维权渠道、完善的电商商品监管与售后服务、诚信的电商环境成为**电商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。新模式下的工业品垂直电商平台蓝采和采购网表示,借助大数据技术,互联网可以成为打击制假售价的有力武器。同时,作为电商平台,应该主动承担起监督产品质量的责任,加强审核及监管力度。 假,电商之“伤” 据报道,上海市工商局曾对电商平台246个批次的包类、服装、小家电进行抽检,其中不合格率为38.2%。其中,天猫、1号店、京东、国美、苏宁等**电商均出现不合格商品,电商平台自营和品牌旗舰店商品,也出现不合格商品。 在12315收到的投诉中,网购产品质量问题所占比重一直都是较大的。此外,电商的虚假促销、不实宣传等问题也让消费者很受伤。据分析,网购存在的质量问题,其中一个原因是电商行业相比线下实体门店经验不足的问题,对货品品质把控、渠道质量检测都存在不完善。伴随网购规模的不断扩大, “假货”“次品”“虚假宣传”等问题将制约电商发展,成为电商之“伤”。 让诚信流行起来 真正“天下无贼” 为了抵制越来越多的假货,**采购方权益,蓝采和采购网,联合所有的供应商企业向采购方倡议“让诚信流行起来”,坚决杜绝假货,真正“天下无贼”。 长久以来,蓝采和采购网一直实行严格的卖家准入制度,只有*齐全、没有信誉问题的授权经销商、供应商才资格入驻平台。严格的筛选,**可靠的资质,从源头上杜绝假货,构成产品质量保证的**道防火墙; 蓝采和联合金融机构及银行打造需求链金融服务,为商户提供资金代付、担保交易、应收保理、流量贷款、账期支付等,提升资金流转效能,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难题。足够的资金支撑,安全的交易环节,构成产品质量保证的*二道防火墙; 电子交易,采供直接对接,去中间化,立项到验收,全环节全网络公示。激烈的竞价保质环境,精细化生产、零库存生产,构成产品质量保证的*三道防火墙。 严格的卖家准入、在线担保支付和匿名竞价交易构成了蓝采和“去伪存真”的三大亮点。 “3·15”消费者权益日,蓝采和再次承诺将从三个方面加强**所有原材料质量: 一、更严格的入驻条件 初选-评估-准入机制对优质供应商资源进行扩充及限制,通过评价考核、等级分类等不断优化和分层供应商资源。不断升级订单流程,完善企业授信制度,优化供应商企业与采购商的账期结算。 二、专业的技术服务 全流程的电子化、程序化、规范化管理,订单、财务、出库等环节严格审核把控,重点加强订单的动态监管和预警,从而保证产品质量。 三、严厉的追责机制 对平台上的供应商、采购方及第三方服务商都建立严格的通报制度、追责机制。法律签订产品质量担保协议,如果供应商售假或第三方包庇售假,将会受到平台曝光,降低企业信誉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等。 未来,无论采购商在哪里,都可以随时看到你的产品,真正无缝对接,全渠道供应。这个未来将始于今天的诚信,以电商平台为基础,以信息技术为支撑。为了这个未来,我们需要不断致力在平台与供应商、生产商、采购商之间建立标准化、诚信化的业务连接。